一直覺得目前的攝影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精細設計的課程中,會讓學生探索更多。
現在的工具很好,馬上拍馬上看,還可以放大仔細看,再試試其他方式再拍,學生可以快速學習。但是只是學習技巧,那就太奢侈的使用攝影課的時間。
攝影就是生活、是環境。透過實用的攝影課程,探索與學習更多跨領域的知識。
這是第一次的棚內攝影課,學生試著拍攝室內人像(大頭照)
過程中,
學生比較
1.不同背景的視覺效果(為什麼拍攝時背景要單純?)
2.不同光源的效果(主燈與副燈要如何使用)
為何要用環燈與方型柔光罩?
我會在初級棚內攝影課用這兩種燈
Why?
因為課程進行中,學生觀察與檢視作品時才容易分出不同的效果是由哪一個燈造成的。
舉例說:我會讓學生看拍攝後的作品,請學生觀察眼睛的部分,甚至於把圖放大來看上面的光影,這樣子比較容易讓學生在過程中觀察不同的燈光(強或弱)在臉上形成的效果。
再進一步,讓學生試試背光,試試蘋果光。再讓補光的概念進來。
學生有了基礎概念,才有辦法思考。進而做出作品,學生攝影作品不是運氣與偶然。
而是細緻計算與等待。一時間要比一時多。需要依時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