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箱子中用光和影來說一個故事?

這課程於上學期(106年度)最後的三週進行,對象為高年級。

課程我自己取做  “故事箱 “。

IMG_1428.JPG
課程最初發想來自於清大藝術學院的小牛院長許素珠教授分享的一段影片,這是一場舊金山的創客聚會。小牛院長一直是我很重要的啟發者。
整個影片反覆看了幾次後,我覺的可以讓學生做一個有拆解元素與重組的創作。

並能讓學生體驗"會動的作品" 當成最後效果呈現。

課程中除了要動手做,還能動手玩。

開始設計後,還希望最後的故事箱能有簡單的互動裝置(包含動作感應、IoT開關與動作、聲音作動),這樣就能是一個完整可以自己說故事的箱子。

也許下一接段後續課程,再讓學生來做更多感應裝置。

課程內容

上課時,我先把 “黑箱"拿出來,當箱子內開始運作時,配上音樂盒的生音,學生看到箱子的投影幕出現會動的影像都驚呼,老師!這個怎麼做的!

提問:如何用光和影,不動手來說一個故事?

開始課程後
我採分組進行,一組約為 4-5人。課程中學生每位學生有一張作業單。

先做一個思考,拆解元素,並變成三個圖形,分別是代表故事的元素、動作、場景。

故事箱作業單

IMG_2067.JPG

然後在箱子裡先嘗試與體驗;這階段在箱子裡有比較多的投射燈。

IMG_1424.JPG

學生用LED手電筒在箱子裡任意玩。

提問:觀察光源如何變化與調整,才會讓影像交疊與變化?

IMG_2210.JPG

初次我會用音樂盒作為旋轉動力機構。因為這樣學生會覺得有趣。

音樂伴隨著影像變化,學生一直發出 哇!的驚呼聲。

IMG_0944.JPG

最後將三件元素放到圓形托盤上。

IMG_0951.JPG

設計課程中,自然老師也給了我們藝美團隊很多寶貴的建議。

討論了光線折射、穿透與遮擋。還有托盤動力。

結合自然課光與影,進行教學。重點是,一定要讓小朋友能動手玩。

最後在效果呈現上,讓學生做出有兩件元素是使用透明片做造型;

有一件元素使用不透明,製造出影子效果。讓影子在透光造型中產生疊影。

IMG_2086.JPG

當轉盤轉動時,因為物件距離光源忽遠忽近,就產生大變小與小便大的影子。

看著學生一直盯著看

IMG_0952.JPG

課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在箱子裡試驗。這過程中是非常好玩。

還把手電筒前用彩色麥克筆塗色,做出不同色光交疊。

IMG_1425.JPG

下圖桌上木作的盒子即是轉盤,下方是放置馬達齒輪跟電池。

我的自動轉盤有個小巧設計,如果電池是通電時可以平放,如果沒過電,整個裝置是傾斜的,這樣學生要離開時,我一眼就知道哪些自動轉盤還在開啟電源狀態。這樣避免浪費電池,還有可以立即提醒隨手關閉電源。

當然也許你會想到,盤子上畫線或貼記號就可以,但是第一次上課後,有學生開心得在轉盤上簽名兼畫一隻很醜的卡通動物,就作罷。

IMG_0948.JPG

學生在這課程中學到了甚麼?

1.練習創作前,將故事或事件拆解

2.用基礎構成故事的元素、動態與場景就可以說一個簡單的故事

3.元素的抽取、場景的設定、動態的分析

4.探索光與影的交疊

5.運用齒輪與改變轉速

課程延伸提問

1.如何讓故事箱與人產生更多互動? (紅外線感應?物聯網?觸碰?聲感?)

2.故事箱內的元素只能這樣動嗎?  (木工往復機械結構?)

3.更簡單的造型,只讓造型交疊產生變化?